第一章 項目總論
第一節 項目概況
一、 項目名稱
二、 項目雙方
三、 項目實施內容
四、 項目實施背景及提出理由
第二節 項目研究結論
第二章 項目單位介紹
第一節 參股方
一、 基本信息
二、 公司簡介
第二節 被參股方
一、 公司基本信息
二、 公司業務模式
第三章 項目實施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節 項目實施背景
一、 政策背景
《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
2018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優化流通設施空間布局,大力發展便利店、社區菜店等社區商業,促進社區生活服務集聚式發展,鼓勵建設社區生活綜合服務中心。推動閑置的傳統商業綜合體加快創新轉型,通過改造提升推動形成一批高品位步行街,促進商圈建設與繁榮。合理配置居住小區的健身、文化、養老等服務設施。
《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84號)
《意見》提出:鼓勵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合作建立集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和服務等于一體的農業供應鏈體系,發展種養加、產供銷、內外貿一體化的現代農業。鼓勵批發、零售、物流企業整合供應鏈資源,構建采購、分銷、倉儲、配送供應鏈協同平臺。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國辦發〔2016〕78號)
在商務部推動下,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對實體零售企業加快結構調整、創新發展方式、實現跨界融合、不斷提升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及效率作出部署。針對當前零售業發展方式粗放、有效供給不足、運行效率不高等突出問題,從調整商業結構、創新發展方式、促進跨界融合、優化發展環境、強化政策支持等5方面提出了16條具體措施,以適應消費需求新變化,進一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意見》指出:堅持盤活存量與優化增量、淘汰落后與培育新動能并舉,引導業態雷同、功能重疊、市場飽和度較高的購物中心、百貨店、家居市場等業態有序退出城市核心商圈,支持具備條件的及時調整經營結構,豐富體驗業態,由傳統銷售場所向社交體驗、家庭消費、時尚消費、文化消費中心等轉變。推動連鎖化、品牌化企業進入社區設立便利店和社區超市,加強與電商、物流、金融、電信、市政等對接,發揮終端網點優勢,拓展便民增值服務,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圈。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85號)
《意見》指出:大力發展社區商業,引導便利店等業態進社區,規范和拓展代收費、代收貨等便民服務。依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加強對關系國計民生、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等商品的流通準入管理,健全覆蓋準入、監管、退出的全程管理機制。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意見》(國辦發〔2015〕72號)
《意見》提出:鼓勵零售企業轉變經營方式,支持受線上模式沖擊的實體店調整重組,提高自營商品比例,加大自主品牌、定制化商品比重,深入發展連鎖經營。鼓勵零售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推進實體店鋪數字化改造,增強店面場景化、立體化、智能化展示功能,開展全渠道營銷。鼓勵大型實體店不斷豐富消費體驗,向智能化、多樣化商業服務綜合體轉型,增加餐飲、休閑、娛樂、文化等設施,由商品銷售為主轉向“商品+服務”并重。鼓勵中小實體店發揮靠近消費者優勢,完善便利服務體系,增加快餐、繳費、網訂店取、社區配送等附加便民服務功能。
北京市《關于進一步促進便利店發展的若干措施》(京商務流通字〔2018〕25號)
2018年10月,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多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便利店發展的若干措施》。
《措施》從六個方面提出了19條創新舉措。其中,按居住項目規劃10-20平方米/千人的標準預留便利店業態空間,按每社區建設不少于1個便利店的配置指標完善街區商業生態。利用疏解整治騰退出的空間資源,引進連鎖品牌便利店,開放公共服務單位所屬空間資源,在學校、體育場館、醫院、公園、地鐵、科技園區等單位引入品牌連鎖便利店,優化便民服務網點布局。
在資金方面,市商務委將統籌商業流通發展資金和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補助資金,加大對便利店建設的支持力度。商業流通發展資金按總投資的50%,總體不超過500萬元金額給予支持;對符合政策要求的商業便民服務設施項目,按總投資的30%給予固定資產投資補助。對搭載蔬菜零售、早餐、針頭線腦等便民服務的新開便利店給予租金補助,支持便利店創新發展示范項目。
在準入門檻上,簡化便利店登記注冊審批流程,采取“一區一照”模式的連鎖便利店,可以一次申請多個分支機構注冊,并在3個工作日內辦結。對于使用社區內可利用的空間資源,利用學校、體育場館等公共服務單位內部空間資源和市屬國企房屋設置便利店的,逐步改進準入登記。
市商務委將促進進一步簡化食品經營許可手續,將便利店企業取得食品經營許可審核時長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擴大簡餐類經營品種,改進機制飲品制售項目許可限制。允許連鎖便利店企業開展乙類非處方藥品零售。對于搭載簡易食品現場制售類項目的便利店,可在經營范圍中標注為“銷售食品”。
通過持續優化便利店的營商環境,用三年左右時間,使全市連鎖便利店門店數量達到6000家以上,實現每個社區有2個連鎖便利店的目標。
北京市《進一步優化連鎖便利店發展環境的工作方案》(京商務流通字〔2017〕15號)
……
二、 社會背景
便利店發展在人均GDP、城鎮化、人口密度、老齡化等因素驅動以及消費升級、人口結構變遷等催生“便利”需求,便利店增速領先行業。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淡化了價格敏感度,提升了品質和便利需求。90后消費群體崛起、全面二胎放開后年輕群體生活節奏加快、人口老齡化等趨勢催生了購物便利需求,而便利店貼近消費者,順應消費新趨勢,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1、人均GDP的提高
便利店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根據國外的經驗,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便利店開始發展,當人均GDP達到5000-8000美元的時候,便利店快速發展,2016我國的人均GDP就已經超過8000美元,說明我國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人均GDP的提高是便利店快速發展的驅動因素之一。
2、城鎮化率的不斷提高
城鎮化率的不斷提高,導致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是便利店快速發展的驅動因素。
3、人口密度支撐
人口密度支撐便利店生長。便利店的輻射范圍大約500m2,布局在顧客5分鐘可到達的區域內,其生存和經營很大程度上和附近的人口數量、人口密度有關。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是全國最大的移民城市,吸引了大量二三四線城市的人口,人口密度位于前列。
4、老齡化促進便利化需求
……
三、 市場背景
2017年便利店行業增速23%,市場超過10萬家門店,1900億銷售額,開店數及銷售額雙增長。
根據數據顯示,2016年便利店的銷售增速高達13%,遠超購物中心(7.4%)、大型超市(6.7%)、專業店(3.1%)、百貨(負增長)等其他零售業態。
伴隨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的持續上升,便利店業態在我國保持高速增長。即使前幾年實體經濟下行、電商沖擊,實體零售遭遇寒冬,便利店銷售額增速也并未受到明顯影響,2017年增速達到12%,連續第八年保持兩位數左右的水平。便利店業態高于行業增速的成長速度,也使得其占實體零售額的比重逐年上升,由2006年的0.5%上升至2017年的0.73%。
……
四、 經濟背景
2017年,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防范化解風險挑戰、實現經濟穩定發展任務艱巨。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黨中央保持戰略定力,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度擴大總需求,科學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我國經濟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經濟實力實現新躍升。
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9%,總量超過80萬億元,達到82.7萬億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超過12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的比重15%左右,比5年前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穩居世界第二位。經濟增量折合1.2萬億美元,相當于2016年澳大利亞的經濟總量。全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1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4%。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年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達到31399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294億美元。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2017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在30%左右,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穩定復蘇的重要引擎。
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0元,增長(以下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同比名義增長)7.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2元,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
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2186元,增長8.4%,中位數是平均數的86.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8048元,增長7.4%,是平均數的91.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6045元,增長8.7%,是平均數的84.6%。
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609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745元,增長6.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7%;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5806元,增長12.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1%。
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2814元,增長5.1%,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9.3%;人均衣著消費支出710元,增長6.3%,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7.4%;人均居住消費支出2157元,增長12.4%,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2.4%;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598元,增長11.8%,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6.2%;人均交通通信消費支出1286元,增長6.2%,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3.4%;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932元,增長7.2%,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9.7%;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860元,增長19.7%,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8.9%;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253元,增長7.1%,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6%。
……
第二節 項目實施必要性
一、 是落實國家相關政策,促進生活性服務業“五化”發展的需要
二、 有利加快供給側結構改革,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 有利于提高品牌市場集中度,全面提升流通產業現代化水平
四、 提高城市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建設國際一流宜居之都的需要
五、 是提升集團的綜合實力的需要
六、 是發揮各方優勢,實現國企、民企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第三節 項目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 項目市場分析
第一節 便利連鎖行業界定和分類
第二節 便利連鎖行業國內外發展概述
一、 全球便利連鎖行業發展現狀
從全球的便利店布局來看,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參與者還是以日系以及美系的便利店為主,主要包括7-11、全家、羅森、OK等品牌。截止2016年2月末,7-11在全球共有61554家便利店,全家24379家,羅森14267家,OK便利店8000多家等。
……
二、 主要國家和地區發展狀況
三、 全球便利連鎖行業發展趨勢
第三節 便利連鎖行業市場發展概況
一、 市場規模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波士頓咨詢公司聯合發布的《2018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便利店行業增速達23%,市場規模超過1900億元。開店數量及同店銷售情況雙雙增長。門店數量達到10.6萬家,比上年增長13%,增速有所上升,便利店日均銷售額4936元,比上年增長10%,增速有所下降。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便利店景氣指數報告》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便利店行業總體景氣指數為70.25,高于榮枯線20.25,便利店市場仍處于健康發展區間。其中,便利店企業景氣指數為75.7,高于榮枯線25.7,環比下降1.9;門店景氣指數為66.6,高于榮枯線16.6,環比下降1.2。企業與門店景氣指數同步小幅回落,反映出便利店企業管理者與基層門店經營者對于第二季度整體經營感受到一定壓力。
從分項指標看,門店銷售額指數、來客數指數與門店營業利潤指數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同步保持上升,總體費用指數環比下降,反映出便利店企業與門店盈利能力不斷提高。
(1)總體指數
2018年第二季度便利店總體景氣指數為70.25,高于榮枯線20.25,環比下降1.59,同比去年下降3.7。從整體趨勢來看,波幅振動較小,行業整體表現較為穩定,處于健康發展區間。
從分項指數來看,2018年第二季度便利店企業景氣指數1為75.7,高于榮枯線25.7,環比下降1.9,同比下降6.8;門店景氣指數為66.6,高于榮枯線16.6,環比下降1.2,同比下降1.7。
……
二、 市場結構
三、 市場特點
第四節 區域市場分析
一、 區域市場分布狀況
便利店的地域性發展差異十分明顯,除美宜佳、全家、7-Eleven和羅森等少數幾家進行了多地區布局,其他便利店企業主要以所在的省、市為中心進行發展和延伸,經營區域相對局限。此外,外資和內資便利店也有著明顯的布局特征,7-Eleven、全家、羅森等外資便利店主要布局于一二線城市,且對商圈要求更高。而內資便利店則主要在優勢區域深耕,搶占居民社區。
由便利店分布地域看出,目前僅有上海和廣東的便利店門店數量超過5000個,大多數地區的便利店總數都少于1000家。相比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擁有更低的人力和租金成本,也使得其有可能成為便利店企業利潤的重要來源,因此經濟的持續增長以及消費習慣的培育有望幫助便利店企業實現市場的擴張。
總體上來說,雖然國內的便利店行業增長迅猛,但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據統計,國內多數城市便利店飽和度遠低于日本和臺灣,24h便利店普及率更低,店均客單量不高、單店盈利能力不足、競爭壓力大、品牌忠誠度低等更是行業普遍的痛點。
……
二、 重點區域市場需求分析
三、 區域市場需求變化趨勢
第五節 行業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第六節 投資機會及發展趨勢
一、 投資機會
二、 發展趨勢
第五章 項目實施方案
第六章 項目資金使用計劃及經濟效益
第七章 項目風險分析及防范措施
第一節 政策風險
本項目屬于連鎖便利零售行業,國家近期關于零售行業發展及促進消費政策較多,北京對于便利店政策支持力度較大,項目政策法規風險較小。但是如果國家對該產業的政策有所調整,可能會給項目的未來經營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防范措施:
加強對國家和地方政策變化的分析和預測,國家行業及連鎖經營協會的引導下,利用自身的優勢,不斷創新、不斷開拓及時調整和完善發展經營戰略,合理規避政策風險。
……
第二節 市場風險
第三節 運營風險
第四節 管理風險
第五節 運營人才不足風險
第八章 項目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一、 實施背景的可行性結論
二、 資金安排的可行性結論
三、 市場前景的可行性結論
四、 風險分析的可行性結論
五、 結論總述
第二節 建議
附件:
完整版附件請點擊下載:某公司增資某連鎖便利店項目建議書案例.pdf
北京公司:海淀區北四環中路229號海泰大廈1118、1120、1127、1129室
市場調研:010-82885719 投資咨詢:010-82885739 IPO咨詢:010-82885781
上海公司:黃浦區延安東路45號工商聯大廈717室
市場調研:021-61397134 投資咨詢:021-64023562 IPO咨詢:13611322396
廣州公司:天河區珠江新城華夏路30號富力盈通大廈41層
電話:020-84593416 13527831869
深圳公司:福田區深南大道2008號鳳凰大廈2棟26C1室
電話:0755-89696476 17324496118 18145863314
其余地域: 河北 、 天津 、 山東 、 江蘇 、 重慶 、 浙江 、 陜西 、 湖北
尚普咨詢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08011146號-6 國統涉外證字第1690號
Copyright @ 2008--2024 Shangpu-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