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IPO申報企業數量再創新高
根據Wind統計數據,2014年IPO重啟之前,2010-2012年IPO通過率分別為84.4%、78.6%和80.9%,均低于90%。自從2014年IPO重啟之后,IPO通過率明顯提升。2014-2016年三年間IPO審核通過率均高于90%,最高的是2015年,通過率達92.2%。
亮眼的通過率拉動了企業申報IPO的熱情,2015年IPO申報企業高達379家。2016年IPO申報數量略有下滑,為346家。但是隨著2016年下半年IPO審核速度加快,2017年申報IPO的企業數量開始回升。全年合計388家企業申報IPO。
2政策收緊,首發申請企業數量下降
(一)IPO申報月度分布:年中、年末是高峰
以月為單位,通過統計2015-2017年三年的每月IPO企業申報數量,可以發現每年的6月份是企業申報IPO的高峰,12月份則是申報IPO的次高峰。由于我國農歷新年基本在1月和2月,受春節因素影響,每年的1月份和2月份是企業IPO申報的低谷。隨著節假日的結束,3月份開始IPO申報數量開始爬升。企業一般選擇在二季度申報IPO,其中6月份最甚。究其原因,可能和財務有效期相關。根據證監會IPO發審相關規則,IPO申報企業財務數據有效期為“6+1”,即正常情況財務數據有效期是6個月,特殊情況可延期1個月。當申報時間距離最近一期資產負債表日六個月以上時,需要補充一期的數據。選擇在6月份申報,一方面有足夠的時間撰寫招股說明書中的管理層討論與分析部分以及檢查招股書的內容,另一方面可以不違背財務有效期的規定。同理,下半年的12月份是個申報小高峰也是基于同樣的理由。
(二)2017年底以來IPO申報企業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本是IPO申報的大年,全年申報企業家數再創新高。照理說,12月份的企業申報數量應該不低于2015年和2016年同期。令人驚訝的是,2017年12月僅62家企業申報IPO,遠低于同期2015年的83家和2016年的72家。
這一現象的出現和新一屆發審委履職以來嚴格的審核態度不無關系。今年10月,新一屆發審委履職后,IPO審核通過率斷崖式下跌。11月份探至全年最低點,審核通過率僅為50%。IPO嚴審常態化,一方面使得未受理的擬IPO企業逐漸放緩申報的節奏,另一方面迫使不少排隊中的帶病IPO紛紛撤回申報資料。根據證監會近來的態度,證監會對發審委和委員的履職行為進行360度評價,要求健全監督制約機制,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終身追責??梢钥闯?,新股發行審核從嚴趨勢已經形成,且在短期內不會改變。
(三)終止審核企業數量驟增
自2017年10月17日“大發審委”亮相以來,IPO發行審核從嚴,企業否決率趨高。嚴苛的審核環境讓一些排隊企業萌生了暫緩審核、躲避風頭的想法,很多擬上市企業不敢上會,找各種理由拖延,“以時間換空間”。甚至部分企業通過更換會所或律所的方式來申請中止審核。但自從2017年12月6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首發股票預先披露等問題》和《首發股票申請審核過程中有關中止審查等事項的要求》兩則監管問答后,通過中止審查來調節審核節奏變得不是那么容易。
加之,2017年12月8日和12月20日證監會連開兩次吹風會,動員保薦機構主動回撤不符合IPO條件的企業材料。利劍整治下,不少企業做出了選擇,離開了IPO排隊通道。2017年全年終止審查數為146家,最后一個月共有45家IPO排隊企業悄然離隊,占全年終止審查數的30.8%。其中有15家趕在2017年最后一個工作日(12月29日)提出終止審查的申請,單日撤回家數超過全年大多數月份一個月的數量。
3粵浙蘇是IPO企業主要來源地
一般而言,各省市IPO數量的多寡,直觀反映了各地經濟、尤其是民營經濟實力與活力的差距。與大家印象中各地區的經濟發達程度一致,珠三角、長三角、北京等是中國經濟的支柱地區。除了廣東每年穩坐IPO企業申報數量第一把交椅,江浙滬京排名同樣穩定,基本位列全國前五名。雖然單體上,江蘇、浙江、上海申報企業的數量低于廣東,但合計來看長三角數量大于珠三角。
IPO申報數量的領先使得廣東成為A股市場的募資大省。從IPO募資額和市值來看,廣東2017年上市的98家公司募資總額達到521.23億元,占A股市場募資總額的22.65%;截至2017年底,這98家公司總市值達到7514.77億元,在新股中占比24.23%??磥?,近年來,廣東省經濟規模穩居全國首位,和當地上市公司數量多不無關系。
4守望2018
IPO申報區域分布圖從根本上來看是經濟發展的結果,短期內格局不會有大的變化。IPO中介機構可依托省份分布圖,拓展重點區域客戶,幫助自己度過IPO嚴冬。畢竟在當前雙輪驅動的審核標準下:行業(國家戰略)+業績規模(8000萬元,至少5000萬元以上),新申報企業數量可能不會增加太多。那抓住主要省份,提升市占率就是關鍵。
當然,除傳統行業外,關注“獨角獸”可能也是突圍的關鍵。富士康神速的A股之旅可謂引爆了資本市場。2月1日遞交招股說明書,3月8日即安排上會待審。A股資本市場改革歷來已久,沒幾個代表性企業確實說不過去。據傳,2月28日監管層對券商作出指導,包括生物科技、云計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在內的4個行業中,若有獨角獸,立即向發行部報告,符合相關規定者可以實行“即報即審”,不用排隊。A股對獨角獸伸出橄欖枝,中介機構也需積極擁抱獨角獸,保障自身業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