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發審委上任以來,我仿佛看到了《權力的游戲》——Winter is coming。
上半年被否率一次次的打破人們的想象,到底怎樣的盈利水平才會過會?各種關于營業收入、凈利潤的“隱形門檻”的“謠言”四起,什么主板最后一年的凈利潤不能低于8千萬,創業板的不能低于5千萬,也就是所謂的“主8創5”。雖然證監會否認了這件事兒,但是,我覺得數據可以說話,所以,我們對上半年的上會企業的營收和凈利潤做了一個小分析。雖然是小分析,但我做表要做吐了,手腕疼得要死,老板,算工傷嗎??
以下所有數據都來自choice,如果有錯,請找choice,這個鍋我不背。所有的圖片點擊均可查看高清大圖。
2018年上半年(1.1-6.30),發審委共安排IPO首發上會111家(包括取消審核后再次上會),剔除取消審核與暫緩表決的企業,共102家,其中通過58家,未通過44家。
我們以最后一年的營業收入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作為基礎數據進行分析,注意,上會比較早的企業的最后一年數據可能是2016年的。
一、先看主要結果——所謂“主8創5”
1、主板
在上交所主板的地盤, 低于8,000萬元的主板企業數量共13家,占主板上會企業數量的比例為23%(=13/57)
所有最后一年凈利潤沒過8,000萬元的主板企業,都成了炮灰。
2、創業板
在創業板的地盤,低于5,000萬元上會的企業,只有4家,占創業板上會企業比例為14%(=4/29)
最后一年凈利潤未過5,000萬元的創業板企業,1家過會,3家炮灰。
那家低于5,000萬元過會的獨苗苗,是泰林生物,人家是開年第一炮,1.3號上會,2017年營業收入2,903萬元,較2016年增長88%。好的,你成功的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二、主板— —通過企業
2018年上半年,IPO企業共37家申報主板通過。
1、 營業收入
從最后一年的營業收入來看,年營收低于4億元的企業僅有1家,多數企業營業收入集中于4-20億元,共21家,占比57%。當然也有大塊頭的營收超過48億,共8家,高達22%。
2、凈利潤
從最后一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來看,沒有低于0.8億元的主板企業過會,多數集中于0.8-2億元之間,共16家,占比43%。2億元-5億元之間的企業分布較為均勻,5億元以上的則高達9家。
三、創業板——通過企業
2018年上半年,IPO企業共11家申報主板通過。
1、營業收入
從最后一年營業收入來看,大部分創業板企業的營業收入集中在15億元以下,共7家,20-25億元有3家,25億元以上的1家。
2、凈利潤
從最后一年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來看,創業板成功過會的企業凈利分為兩大陣營,低于1.5億元的5家,高于2億元的6家。
四、主板——未通過企業
2018年上半年,IPO企業共20家申報主板未通過。
1、營業收入
從最后一年營收來看,有7家主板未過會企業的營收低于4億元,大部分企業的營收在2-12億元之間,當然營收超過20億的5家企業也被否,只能說,業績不是唯一標準,你得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五好學生”。
2、凈利潤
從凈利來看,有13家企業的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低于0.8億元,占到65%。emmmm…..我才不信什么“主8”呢,不還是有7家凈利過0.8億元的企業被否!
六、創業板——未通過企業
2018年上半年,IPO企業共18家申報創業板未通過。
1、營業收入
從最后一年營收來看,創業板企業未過會企業大部分集中在9億元以下,共14家企業。當然也有比較高的營收而被否的,即使你有83億。
2、凈利潤
創業板被否企業的凈利相對集中,0.5億元以下的只有三家,大部分集中在0.5-0.8億元之間,共10家企業,占了56%。最高的也就是1.4億元而已。
六、總結
總結自己看圖吧
所以,因為泰林生物的存在,我們得出了證監會說話算話的結論:“主8創5”的門檻是不存在的!
但是,你要是信了這句話,那你取關我們吧,我們的ID是ipobank,尚普IPO咨詢。
(老板看到不要打我,我說著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