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證監會對國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金黃金”或“公司”)的上市材料進行了預披露更新。此前,在2017年11月7日召開的發審會上,國金黃金被發審委問及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代持、關鍵股東未認定為實際控制人的原因、募投項目必要性、業務模式等問題。其中關于募投項目必要性和業務模式的問詢如下:
報告期內發行人自產和外協生產占比逐漸下降,發行人披露本次募投項目達產后將逐步實現對現有外部產能的替代。請發行人代表結合報告期自產、外協生產和直接采購三種模式的金額、比例、趨勢,說明募投項目必要性及對生產模式的影響。請保薦代表人說明上述情形是否屬于《首發管理辦法》第三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并明確發表核查意見。
【備注】《首發管理辦法》第三十條第一款:發行人的經營模式、產品或服務的品種結構已經或者將發生重大變化,并對發行人的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針對募投項目必要性和業務模式的問題,尚普君(ID:ipobank)對國金黃金最新更新的招股書進行了梳理,通過對比第一次上會的材料,整理出公司關于募投項目必要性和業務模式的內容更新情況。
(一)“自產+外協”生產模式,外協占比較高
貴金屬行業主要存在自產和外協兩種生產模式,公司屬于“自產與外協生產相結合”的生產模式,其中,公司的外協生產模式可進一步分為“包工不包料”和“包工包料”兩種類型。
資料來源:國金黃金招股書
一方面,公司目前自有產能規模相對較小,外協生產在公司產能結構中占比較高;另一方面,公司自產模式占比整體呈上升趨勢,外協生產模式占比則相對下降。
(二)“黃金谷黃金珠寶產品研發制造項目(一期)”募投項目概況
資料來源:國金黃金招股書
“黃金谷黃金珠寶產品研發制造項目(一期)”主要是解決公司由于現有生產基地深圳黃金股受場地限制而依賴外協生產的情況,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產純金工藝品15噸/年、純銀工藝品60噸/年。公司通過建設現代化生產基地,提高自有產能和技術水平,可進一步加強公司市場競爭力。
(三)募投項目對生產模式的影響
1、第一次申報材料:“外協為主,自產為輔”轉變為“完全自產”,生產模式改變
在第一次申報材料中,公司在分析募投項目是否影響其生產模式時,給出的結論是“屆時(達產后)公司自有產能將能基本滿足產品現有及潛在的市場供應需求,項目實施后將逐漸實現對現有外部產能的替代,產品生產模式將發生一定變化”。
從“屆時(達產后)公司自有產能將能基本滿足產品現有及潛在的市場供應需求”的表述來看,公司計劃通過“黃金谷黃金珠寶產品研發制造項目(一期)”這個項目實現自產對外協的完全替代,結合公司目前屬于“產品自產與外協生產相結合的生產模式”,該募投項目實施后將導致公司的生產模式從“自產+外協”向“完全自產”轉變,進而引起公司生產模式的變更。
2、二次申報材料:“外協為主,自產為輔”轉變為“自產為主,外協為輔”,生產模式不變
在6月26更新的招股書中,公司改變了募投項目實施對生產模式影響的相關說辭,變為“除在旺季仍需外協生產外,自有產能成為主要生產方式,外協生產比重將大幅下降”。從“外協為主,自產為輔”轉變為“自產為主,外協為輔”,仍屬于“自產與外協生產相結合”的生產模式,因而募投項目并未引起生產模式的變化。
在本次預披露更新的招股書中,為了進一步證明公司在募投項目達產后仍舊會保持“自產+外協”的生產模式,公司對黃金產品和銀產品的銷量進行了預測。報告期內,公司黃金產品銷量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8.68%,銀產品銷量的年復合增長率為58.86%,在進行銷量預測時,公司假設黃金產品和銀產品分別按15%和20%的年復合增長率進行預測。預測結果如下:
資料來源:國金黃金招股書
設計產能(2023年達產)情況如下:
資料來源:國金黃金招股書
對比來看,2023年(達產年)黃金產品基本靠自產能解決,銀產品需要部分外協,外協比例約為13.53%。對比各產品自產和外協的加工數據,可以看出募投項目實施后外協占比將顯著下降。
資料來源:國金黃金招股書
(四)效果如何,尚待驗證
新增銷量預測數據和產能數據,并將兩者進行對比,是對募投項目實施后公司生產模式未發生變化的一種佐證。公司改變第一次發審會前申報材料的說辭,也是想避免發審委再次針對生產模式變更的問題展開問詢。具體效果如何,且看其第二次上會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