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_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_在线观看一二三区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網傳創業板新規不攻自拔,“三創四新”對研發和營收增長率無紅線要求

發布日期:2022-11-12 00:00:00 瀏覽量:0

分享到:
A股注冊制開放以來,創業板愈發火熱。截至2022年11月10日今年共計471家上會審核企業,其中200家選擇在創業板上市,占比42%,創業板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選擇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多,意味著創業板的審核要求低嗎?創業板想上就能上嗎?
今年以來,申報創業板上市的企業里,共有184家審核通過,16家被否。這16家被否企業中,有5家因不符合創業板定位被否,占比31%,創業板定位問題似乎已經成為擬上市企業IPO之路的攔路虎
如何回答好創業板定位問題呢?本文梳理了關于創業板定位的法規指引;上市委在創業板定位方面的審核關注要點;最后總結了在創業板定位這個問題上折戟的企業,著重分析這些企業哪方面不符合創業板定位;探討如何回答好創業板定位問題,擬申報企業該從哪方面做好準備。

一、
法規指引

1
體現“三創四新”

根據《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規定:
發行人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應當符合創業板定位。
創業板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適應發展更多依靠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即“三創四新”)。
2
負面清單管理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規定:
第四條 屬于中國證監會公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2012年修訂)》中下列行業的企業,原則上不支持其申報在創業板發行上市,但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自動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的創新創業企業除外:
(一)農林牧漁業;(二)采礦業;(三)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四)紡織業;(五)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七)建筑業;(八)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九)住宿和餐飲業;(十)金融業;(十一)房地產業;(十二)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第五條 本所發行上市審核中,將對發行人的業務模式、核心技術、研發優勢等情況予以重點關注,并可根據需要向本所行業咨詢專家庫的專家進行咨詢。

、創業板定位是什么

剝絲抽繭,創業板定位可以從創新性成長性兩個維度來理解。
創新性,代表了高新技術、創新的業務模式,或二者的有機結合。可以用研發投入,研發成果等指標衡量。
成長性,代表了未來持續盈利能力。可以用收入、利潤等財務指標衡量。
早前網傳創業板擬選取研發費用復合增長率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作為“三創四新”新的標準,這兩個指標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創新性與成長性,那么實際過會企業情況如何呢?本文統計了今年以來創業板過會企業的這兩個指標,看看這兩個指標是否真的具有代表性、實用性,是否可以作為未來的審核要求。結果如下:


從創新性角度,選取報告期內近三年的研發費用復合增長率作為代表指標。如圖所示,可以看到,大部分企業的研發費用復合增長率都超過10%,集中分布在10%~40%


從成長性角度,選取報告期內近三年的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作為代表指標。如圖所示,可以看到,大部分企業的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都超過10%,集中分布在10%~40%


不同企業規模不同、特性不同,因此想看企業對于研發的重視程度、企業的創新性,可以選取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這一指標。本文統計了2021年這一指標,可以看到,大部分企業的研發費用比例超過3%,集中分布在3%~5%


大部分企業的研發費用復合增長率、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都超過了10%,體現了創業板企業的創新性和成長性特征。
大部分企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布在3%~5%,體現了創業板企業對于創新的重視。


圖片

如圖所示,仍有15%的企業研發費用復合增長率不足10%,9%的企業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不足10%,14%的企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不足3%,早前流傳的創業板新規不攻自破。


目前“三創四新”主要還是一個定性問題,主要依靠上市委把控。但未來選擇定量指標作為“三創四新”標準也許不失為一個改革方向。

三、
創業板定位的審核要點

本文通過查找實際案例,總結了上市委在創業板定位方面的問詢問題,從成長性和創新性兩個維度總結了以下審核關注要點,并在第四部分列明了有代表性的案例。
成長性方面的審核要點:
1、企業的市場占有率。
2、和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比,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競爭優劣勢。
3、和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比,企業的業務規模,收入規模,利潤情況。
4、和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比,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業績成長性。
創新性方面的審核要點:
1、核心技術:
(1)企業技術和行業通用技術的不同之處、先進之處。
(2)核心技術在行業內的優劣勢,和先進技術的差距。
(3)核心技術和非核心技術的劃分依據。
(4)技術來源于外購還是自主掌握技術開發能力。
(5)技術是否存在知識產權糾紛或潛在糾紛。
(6)是否存在技術迭代的風險。
2、核心技術團隊:
研發人員的數量,職工薪酬,任職時間,工作內容、研發項目以及研發成果。
3、研發投入:
研發投入情況,研發費用。
4、研發成果:
企業發明專利數量。
5、研發成果轉化:
核心技術帶來的收入,是否依靠核心技術生產經營。

四、實例分析

本文選取了2022年以來因不符合創業板定位而被否的5家企業,著重分析上市委在創業板定位方面重點關注問題,企業在哪方面不符合創業板的定位。
1、貝*新材
上市委在第一輪審核問詢函和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均問及公司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
在審核中重點關注了以下事項:發行人所處行業參與企業眾多,市場競爭激烈,發行人報告期內主營業務毛利率呈下降趨勢,主要產品市場占有率較低,新業務尚未實現工業化量產及市場化推廣。
最終上市委認為:發行人未能充分說明其屬于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及符合創業板定位。
分析:貝*新材在成長性方面不符合創業板定位。首先,主要產品市場占有率低;其次,毛利率呈下降趨勢,在成長性上無法說服上市委符合創業板定位,最終折戟。
2、偉*醫療
上市委在第二輪審核問詢函和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均問及公司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
在審核中重點關注了以下事項:第一,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逐年下滑,業績成長性存疑;第二,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為負,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創新性存疑。
最終上市委認為:發行人未能充分說明其經營業績具有成長性,未能充分說明其“三創四新”特征,以及是否符合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的創業板定位要求。
分析:偉*醫療在成長性和創新性兩方面不符合創業板定位。在成長性上: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逐年下滑;在創新性上:相比同行業公司研發投入投入低,復合增長率為負。
3、藝*股份
上市委在第一輪、第二輪審核問詢函和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均問及公司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
在審核中重點關注了以下事項:第一,研發投入的構成,研發成果;第二,發行人對主要客戶是否構成重大依賴,是否影響了發行人的持續經營能力;第三,毛利率持續下滑,毛利率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
最終上市委認為:發行人未能充分說明其“三創四新”特征,不符合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的創業板定位要求。
分析:藝*股份在成長性和創新性兩方面不符合創業板定位。在成長性上:毛利率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且持續下滑;在創新性上:專利全部為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等因素,核心技術不足。
4、亞*
上市委在第二輪審核問詢函和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均問及公司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
在審核中重點關注了以下事項:第一,創業板定位,發行人的創新、創造、創意特征,業務是否具有成長性,發行人的研發投入及研發轉化能力、創新能力;第二,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會計基礎規范性、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最終上市委認為:發行人未能充分說明其“三創四新” 特征,是否符合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的創業板定位要求。
分析:亞*漁港在創新性方面不符合創業板定位。首先,研發投入不足,研發費用逐年下降,2013年后無新增發明專利;其次,研發轉化能力不足,研發新品收入占比較低。在創新性上無法說服上市委符合創業板定位,最終折戟。
5、安*利信
上市委在第一輪審核問詢函和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均問及公司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
在審核中重點關注了以下事項:第一,發行人業務規模及市場占有率,下游行業景氣度,發行人是否具備成長性;第二,核心技術是否具備先進性,研發投入及研發人員配置情況,業務是否具備創新性。
最終上市委認為:發行人未能充分說明其符合“三創四新”的特征及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的創業板定位要求。
分析:安*利信在成長性和創新性兩方面不符合創業板定位。成長性上:市場占有率低;在創新性上:研發費用規模較小,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在1-3%左右。

五、結語

創業板上會企業數量多,并不意味著審核標準放松,創業板對于創新性和成長性的雙高要求篩選了大部分企業。
從監管層面來看,對于成長性而言,目前有一條較清晰的明線——市值指標與利潤指標。《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20年12月修訂)》規定了上市企業的市值及財務指標的要求。
對于創新性而言,目前“三創四新”主要還是一個定性問題。研發投入,研發產出有些指標難以量化,且不同企業特點不同,目前還沒有一刀切的定量審核標準,主要依靠上市委把控。
建議擬于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從成長性、創新性兩方面做好準備:注重研發、掌握核心技術,提升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符合創業板定位是IPO成功的第一步!